【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8月

关注市场要点   英国通胀与利率 8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7月份的通胀率较前一个月的7.9%下降至6.8%。天然气和电费成本的下降是导致英国总通胀率急剧下降至6.9%的主要原因。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保持不变,年率为6.9%,因此英国央行(BoE)很可能会继续实施货币政策紧缩,下一次25个基点的利率上调计划于2023年9月21日进行。     油价持续上涨 随着绿色技术的兴起,以及疫情导致石油消耗减少,分析师预测石油价格会下降,然而石油需求却在增长。国际能源署(IEA)刚刚透露,今年6月全球平均每日消耗石油103百万桶,创下历史新高。此外,OPEC+一直在稳定减少供应以提高石油价格,并预测将继续减产。这令人担忧,因为就在我们终于开始控制能源价格之际,可能会出现另一波通胀潮。   中国经济形势 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经济上个季度增长了6.3%,然而预期增长率为7.3%,考虑到中国许多城市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仍处于封锁状态。此外,与上个季度相比,中国经济仅增长了0.8%,这与今年前三个月增长了2.2%的增速相比大幅下降。中国青年失业率继续快速上升,根据统计数据,所有16-24岁青年中有20%失业,这一比例从2019年的10%翻了一倍。     市场关键数据   通胀率 英国:                          6.80% 欧元区:                      5.30% 美国:                         … Continue reading 【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8月

【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5月

五月,全球各大指数成绩单如下:标普500指数微涨0.2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3.4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5.80%。欧洲方面,德国DAX指数下跌3.78%,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5.39%。 美国CPI+PPI双重利好,鲍威尔 “放鸽” 5月中旬,美国4月CPI数据发布,全年同比上涨4.9%,低于预期的5%。去掉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收在5.5%,比上月的5.6%略有下降。数据发布当日,市场欢欣雀跃,这意味着通胀已经连续10个月下降,因物价上涨而挣扎的美国家庭终于又一次确认趋势下行。同时,长久以来因控制通胀而焦头烂额的政策制定者们也同样松了一口气。 从细分来看, 能源整体同比下跌了1%,继上月之后继续下跌 (上月数据为下跌6.4%) 食品整体同比上涨了7%(上月数据为8.5%) 住房成本同比上涨了1%(上月数据为8.2%)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见值得欣喜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说,二手车价格没有继续一直以来的下降趋势,反而比上月上涨了4.4%,这也许是因为二手车的库存问题。美国人习惯用长租的方式买车,几年后返还车行,再租另一辆新车。这些被返还的车由车行以二手车出售。但现在由于利率上升,租新车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很多人在租约到期后选择直接买断,造成了车行的二手车库存减少。 值得欣喜的地方是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并且住房价格上涨放缓,4月住房通胀比上月仅上涨了0.4%,低于之前的0.6%,也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最低涨幅。特别让人意外的是酒店价格下跌了3%。 同时,继上月之后,PPI又一次与CPI一起传出好消息——整体和核心同比增速均不及预期和前值,创造了近两年半的新低。4月PPI同比增速为2.3%,不及预期的2.5%和前值2.7%。其中,服务业贡献了80%的月度增幅,其中包括投资组合管理、食品批发和医疗保健相关成本的增加。 5月20日,鲍威尔在于前主席伯南克的访谈中,表示 “利率并不需要加得那么高” ,美联储还没有决定要紧缩多少才是合适的,但考虑到已经走了这么远, “我们有本钱可以看看数据和不断演变的预期” 。市场普遍对鲍威尔的这番发言解读为暗示暂停加息,释放鸽派信号。 在美国有望暂停加息的同时,5月11日,英国央行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使基准利率达到了4.5%,这是英国连续的第12次加息,相对比美国通胀放缓的趋势明显,英国的通胀仍然维持在高位——今年2月通胀10.4%,3月通胀10.1%,5月底发布的4月通胀数据略有下降,来到8.7%。   日本市场再次吸引全球关注 截至5月10日,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日本股票基金吸引了8亿美元的资金,而美国和欧洲的股票基金则出现了资金外流。如果你关注金融市场,可能已经发现了,近来市场上不乏对日本市场看多的声音——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Man GLG等机构都预测日本股市有望在30年高点后进一步上涨,并有投资公司的高管公开表示日本股票目前在其投资组合中权重升高。 传奇投资人巴菲特更继续加仓日本,也助长了对日本的乐观情绪。当然,对日本市场的看好并非没有宏观层面的支持。首先,在绝大多数央行都开始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日本央行仍然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利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对风险资产有利。其次,乐观的企业盈利增长,包括汽车行业的利润增长和入境游增长带来的旅游行业的复苏,以及大型银行业的丰厚收益。最后,对投资人呢来说,日本股市的估值很低,市净率仍在1.2倍左右,即使出现危机,下行空间也有限。  

【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3月

三月,全球各大指数成绩单如下:标普500指数上涨3.5%,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9%,纳斯达克指数大涨6.7%。欧洲方面,德国DAX指数上涨1.7%,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1%。 通胀符合预期,银行危机,美联储的两难境地 3月的金融市场大戏连台,在CPI出炉前,发生了硅谷银行挤兑事件以及后续的包括Signature银行倒闭,第一共和银行重创等一系列的银行危机。各方都捏着一把汗,因为此次的银行危机归根结底源自美联储加息,如果通胀数据不理想,美联储将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慢下来或者停止加息先解决银行危机?通胀可能因为政策的宽松又继续飙升。继续加息控制通胀?危机可能从银行业蔓延开去造成更大的金融系统性问题。 好在2月的通胀数据并没有让美联储太为难——美国2月CPI数据收于6%,低于上月的6.4%,符合预期。去掉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收在5.5%,略低于上月的5.6%,也符合预期。 从细分来看, 能源整体同比上涨了2% (上月数据为8.7%) 食品整体同比上涨了5(上月数据为10.1%) 住房成本同比上涨了1%(上月数据为7.9%) 从最新的通胀数据看到,能源的增速下降是通胀走低的主要原因。而住房同比上涨了8.1%,贡献了CPI涨幅的70%,按照一般的估计,新的住房价格需要6个月才会反映到CPI中,美联储认为这部分到了今年年中会开始下降。从这份数据看来,虽然通胀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是由价格波动难以预测的能源为主导,其次,占比较大的项目下降速度慢于预期,且有反复的迹象,并不能说是一份能让美联储停下来的通胀报告。 然而,一系列的银行危机却一定会让美联储 “think twice”。屋漏偏逢连夜雨,通胀数据发布后不久,170年的老牌银行瑞信集团,在瑞士财政部、金融监管局和央行的撮合下,被瑞银集团以30亿瑞郎收购。在这次并非 “你情我愿” 的收购案中,值得注意的是对瑞信集团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的处理。这批170亿美元的债券在监管的强势干预下直接归零了。 AT1债券类似优先股,没有到期日,清算优先级虽然在债券类中排名靠后,但高于普通股。然而在这次收购中,普通股股东尚可以以22.48比1的比例换取瑞银的股份,AT1债券投资人反而受到了最大损失。对此,监管局辩解称:AT1债券的发行目的就是给银行吸收亏损的。但这样的操作掀起了市场上的信用危机,投资人纷纷涌向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比如美国国债。 在3月接近尾声的时候,市场上又出现了对德意志银行的担忧,这主要是由美国商业地产危机引发的。引发危机的两大原因是一方面租金持续下降,在疫情后work from home的大潮,让办公室空置率依旧很高,纽约曼哈顿地区很多办公楼空置率达5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的加息,商业地产的贷款利息也在上升,这也就形成了商业地产投资人 “进项少,出项多”,如果他们还不上利息,那对于借钱给他们的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通胀阵痛反复,欧洲继续加息步伐 欧洲方面,欧洲央行在3月下旬宣布了利率决议——加息50个基点。显然,欧洲央行的官员们没有理会市场对于近期银行危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货膨胀预计将会持续得过高过久。因此,决策委员会今天决定将欧洲央行的三个主要利率上调50个基点。” 这也让央行的利率水平提高到3%。央行在同一份声明当中回应当前的银行危机:“决策委员会正在密切地监测当前市场的紧张局势,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措施,以维护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欧元区银行业很坚韧,拥有强大的资本和良好的流动性。” 3月2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基础利率来到了4.25%。英国央行对自己的银行系统非常有信心,行长贝利表示: “英国的银行体系足够稳健,具有充足的资本和韧性来应对各种冲击。” 英国央行还表示,通胀持续的迹象将需要进一步加息。会议纪要称: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更持久的压力,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和欧洲在本次的银行危机上确实情况不同。总体而言,欧洲的银行存款集中程度较低,现在存款的流入流出比较稳定,而且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的银行们进行了监管改革,在现在的监管下,各个银行的资本非常充足。而对美国而言,硅谷银行发生在本土,打击了美国投资人对区域银行的信心,因此银行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明显比欧洲更大。  

【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2月

博思金融月度总结2023年1月

随着二月的结束,全球各大指数成绩单如下:标普500指数下跌2.6%,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4.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1%。欧洲方面,德国DAX指数上涨1.3%,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4%。   通胀下降不及预期,劳工局修改CPI数据系数 近段时间美股市场的强劲反弹离不开通胀数据的好转。因此,2月中旬发布的美国1月CPI数据仍然是投资人关注的重中之重。 美国1月CPI数据收于6.4%,略低于上月的6.5%,但高于预期的6.2%。去掉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收在5.6%,低于上月的5.7%,但高于预期的5.5%。 从细分来看, 能源整体同比上涨了7% (上月数据为7.3%) 食品整体同比上涨了1%(上月数据为10.4%) 住房成本同比上涨了9%(上月数据为7.5%)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劳工局提前修改了CPI的计算规则。原本美国劳工局每两年调整CPI项目的占比,2022年1月曾经调整过一次,因此下一次原计划应该在2024年1月再做调整。但他们却在2023年1月提前做了调整。其中,住宅在CPI中占比从32.9%提高到34.4%,能源和汽车的占比被下调。 从最新的通胀数据看到,通胀降温的速度在放慢。我们已经从多家机构听到一种新观点,并且博思金融也持同样的观点,即美联储之前确定的2%的长期通胀目标需要重新调整和审视,我们未来将停留在一个更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中。贝莱德预估受逆全球化,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影响,以及向低碳、零碳的转变,将会让未来5年的平均通胀保持在3.5%,5年后才可能下降到3%。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就并不会如一些机构预测的那样,在2月完成最后一次加息,下半年就会将降息提上日程。   那么通胀还会反复吗? 最近亚特兰大联储做了一项颇有启发性的研究,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亚特兰大联储将通胀的一篮子物品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价格经常变动的,比如食品、衣服、租车服务这样平均每4个月就会调一次价。这一类被称为 “灵活CPI” 。另一类是价格难以变动的,如通讯费、租房、教育服务等,它们平均每6.5年才会调一次价。这一类被称为 “黏性CPI” 。将两类CPI数据分别绘制成线图: 图一:黏性CPI 图一:灵活CPI   图一是 “黏性CPI” 的图表,可以看到它们为什么被称作 “黏性”,从2021年开始一路上扬,并没有因为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而有明显变化,直到2023年初才开始见到下行的迹象。而图二的 “灵活CPI” 却对政策有比较明显的响应。 总的来说,美联储在 “容易控制的通胀” 上已经做到最好了(从22年下半年已经跌到负值),而 “不容易控制的通胀” 上却鲜有成效,任重道远。如果我们加问一句:为什么 “不容易控制的通胀” 不容易控制?原因在于薪资的上涨。1月大非农数据实在令人震惊——实际新增就业人数高达51.7万,几乎是预期18.5万的3倍。劳动力市场仍然火爆,薪资得到控制更是遥遥无期。桥水的研究表明,失业率必须再上升2%,也就是从当前的3.4%上升到5.4%,才能使现在的工资涨幅回归正常,而火爆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却仍在和这个目标唱反调。 另外,之前得益于灵活通胀的通胀下降动能或已经耗尽。作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前瞻性指标,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样大幅超过市场的预期。月底,美联储使用的通胀指标PCE指数,也录得5.4%,这个指标意味着通胀的反复已经开始了,市场也因此开始恐慌。   欧洲罢工潮影响经济复苏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在欧洲多地见到了大规模的罢工,包括法国、德国、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爆发的数百万人的示威罢工游行。其中大多数是因为民众被严重的通货膨胀所苦,要求涨薪而引起的。法国政府为了实现养老金账户的收支平衡,决定将退休年龄从62周岁延长至64周岁,进一步激化法国工人阶层与政府的矛盾。持续罢工游行导致工厂和商铺无法正常开工运营,对于欧洲产业发展造成明显影响。一月欧洲制造业继续萎缩,欧元区和英国制造业PMI分别录得48.8和47。服务业方面,英国PMI录得48.7,仅欧元区在时隔半年后重返荣枯线以上。 欧洲在进入2023年来通胀明显放缓,但是总体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一月欧元区和英国的CPI同比增速分别录得8.5%和10.1%。然而最近市场看来似乎非常乐观。我们认为,对这种短期的乐观应该保持谨慎,因为此前央行很少以这样的幅度和速度提高利率,所产生的后续影响也就并没有先例可循。要知道,自2010年以来,整个经济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适应了较低的利率,这样从较低利率水平上升所造成的影响可能对系统的冲击比之前都更大。   估值修正指导全球投资布局 最近英国富时100指数创造了新高,因此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标普不久也会创造新高。真的是这样吗?下图我们将两个指数的前瞻P/E估值做个对比,可以看见,富时100指数的估值一直在10x到15x之间,并没有因为指数创造新高而上升。对比虽然标普500的估值在2022年有一个较大的修正,从超过35x回调到20x,却一直远高于富时100指数的估值。这是由于富时100的成分股大多数是价值股,具有防御型的特征。在现在这个仍然较为动荡的市场中,全球的布局无疑能够增加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作者:施玮(博士)  

浅析英国养老金投资管理 (Pension)

欢迎来到“凌子聊投资”:每期一个小知识,带您实现一个小目标。 今天为大家解析养老金投资! 中国有两句古话:积谷防饥、未雨绸缪。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一类投资产品,就充分反应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这就是pens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养老金投资管理。 在英国,主要有两类养老金,Workplace pensions (职业养老金) 和personal pension (个人养老金计划)。两类都兼有减轻税务负担和投资的功能。

关于机构对决散户的研究

近日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战”引发了投资界的激烈讨论—— 在美国的一个论坛Reddit上聚集的散户投资人抱团狙击专业做空机构。散户们通过有组织地拉高股价,期权逼仓(Gamma squeeze)的方式,在多支股票上让做空机构举白旗投降。甚至,因为机构需要回补空头仓位而被迫大量抛售其他资产,造成了一月的最后一周三大指数均下跌3%以上,上演了“散户战胜华尔街”的一出大戏。 场上多空双方的激战还在继续,场外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也许是时候打破华尔街的旧势力,抛弃投资机构,闯出散户的一片天了!” 这样的声音也引发了博思金融团队的思考:散户是否能做出比机构“性价比”更高的投资决策?这里的“性价比”指收益与风险的比率,即金融界称为的“夏普比率”。拥有更好夏普比率的投资组合能在承受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收益;或在获得相同收益的情况下,承受更低的风险。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博思金融团队设计了两个投资组合,分别模拟机构投资人和散户投资人: 机构投资人——不同行业的7支被动型ETF 散户投资人——自行投资上述7支ETF的前20%仓位的个股 我们只选择了被动型ETF是因为它们的持仓相对稳定,为这个量化分析提供了可行性。 我们首先选取了美国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Corp)发行的覆盖高科技、医疗、金融、必需消费品、能源、工业、基础材料这7个行业的ETF: 我们计算了上面ETF分别在2020年及在2017年至2019年这3年间的夏普比率(注:夏普比率中的无风险比率我们统一选取了2.5%): 从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性价比”方面, “机构投资人”在波动率巨大的2020年在7个行业中的3个战胜了“散户投资人”;而在市场较为平稳的年份(2017 – 2019年),“机构投资人”赢得了7个行业中的5个。 那么,不同的“机构投资人”是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作为对比,我们选取了全球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发行的同样7个行业的ETF,经过计算,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如上图所示,在2020年,先锋基金赢得了7个行业中的5个;而在2017 – 2019年,它赢得了 2席。 可见,即使是“买入后持有”的被动基金,不同的基金经理也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博思金融团队在投资组合中的每项资产上为客户严格把关,致力于评估并挑选表现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此次的研究结果没有完全站在机构投资人这一边,与研究中仅仅使用被动基金代表机构投资人不无关系。我们这样的选择是基于数据的限制,并希望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为你的投资理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真实的投资案例中,机构不仅拥有更强大的研究团队、更及时的消息面,一些定性化的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投资心理学——在牛市中避免盲目追高,在熊市中避免恐慌性抛售的能力,机构投资人比散户也远为成熟。 文:施玮(博思金融CIO)

展望2021资本市场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一起回顾了博思金融团队过去一年的投资策略和成绩。在崭新的2021年承载着美好的希冀翩然到来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与你分享团队对新一年资本市场的展望,讨论新一年的投资布局,助力你的2021投资路。 总的来说,博思金融团队对2021年资本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认为下述事件会左右市场走向,值得密切关注。   大选尘嚣渐定,疫情涟漪未平   2019年末2020年初,资本市场紧紧注视着美国大选的风吹草动。当然,彼时新冠疫情还只是间或听到的“小道消息”,完全没料到它会在未来的一年甚至数年成为不容忽视的“游戏变革者”。 如今,时间来到了2021年,总统大选尘埃渐定,而新冠疫情仍涟漪未平。这两个事件将在2021年持续影响市场动向。首先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新总统的上任: 拜登将从1月20日正式开始他的总统任期。他的施政纲领主要被解读为以下方面: 上调税率——计划将企业所得税从21%上调至28%;改革全球无形低税收入(GILTI)规则,将离岸子公司的最低税率从5%提高到21%;改革资本利得税,提高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税,增加社会保险费收入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道路与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预计未来数年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 – 2 万亿美元 发展清洁能源——重返《巴黎气候协定》,逐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计划让美国在2050年成为净零碳排放量的国家 完善医疗体系——推动恢复和优化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制定,后被特朗普政府叫停的《平价医保法案》,计划重回WHO 修补外贸政策——在国际贸易方面主张采取非关税武器;恢复与盟友的关系,修补特朗普任内与盟友在贸易政策、军事部署等方面留下的裂痕 在竞选结果尚未明了的时候,资本市场普遍担心拜登的增税政策将对股市造成长期的利空影响。有分析师估计,这样的税改将可能使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在2021年收益减少5.5%、资本支出减少约500亿美元、股票回购减少1000亿美元。 然而,随着大选结果的明朗,市场的担忧似乎在渐渐平复,源于市场预期1月5日乔治亚州参议员决选的结果,大概率会将参众两院置于不同党派的控制之下。这样两党互相牵制的结果意味着拜登不能毫无阻碍地推行增税政策。并且,大多数机构和基金经理也认为拜登上台后会以恢复经济、增加就业为重心,而不会急于增加税收。 针对拜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完善医疗体系的施政纲领,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基建、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电动车、云计算、远程医疗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比如基建类巨擘卡特彼勒;电动车先行者特斯拉;芯片制程龙头台积电;云计算领跑者谷歌、亚马逊;以及远程医疗领军企业Teladoc。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方面,虽然辉瑞、阿斯利康等公司研发的疫苗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始分发和接种,但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变数。2020年12月报道发现病毒的突刺蛋白出现变异,新毒株显示出了更高的传染性,同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感染人数纷纷创造新高,多国也因此实行了更严格的封锁政策。 因此,虽然博思金融团队对2021年疫情的控制及包括旅游、娱乐、餐饮业在内的疫情受挫行业的复苏总体持乐观态度,我们仍然认为投资人应密切留意疫情的变化,并及时对投资组合做出调整。在保持谨慎的前提下,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旅游中介Booking.com,民宿出租网站爱彼迎,娱乐场所和高档酒店运营开发商永利度假村,支付服务巨头Visa和万事达,多品牌休闲餐饮公司达登餐饮等。   联储不遗余力,英欧终成协议   当我们站在2020年的尾巴上,回顾这惊心动魄,却意外回报丰厚的一整年,相信没有人会不同意将“头等功”的勋章颁给美联储。不同于前几次经济危机、市场崩盘时候美联储的不作为或太晚作为,2020年3月黑天鹅飞出后,美联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紧急降息并开始量化宽松计划。在彼时人心惶惶的资本市场,美联储迅速充当起心脏的角色,向血流不止的市场源源不断地泵入新鲜血液。 下图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20年间的变化情况: Source: Recent Balance Sheet Trends, Federal Reserve 我们可以图中直观地看到美联储在2020年救市的速度和力度。从3月开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持续飙升,随着不间断的流动性被注入市场,恐慌的卖空情绪也渐渐平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初到7月初的这段时间里,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封锁政策放松、失业曲线放缓、经济出现重启迹象,美联储立马实行了缩表(见下图),大盘指数应声回调6%。之后,随着疫情的继续失控,美联储不得不恢复了之前“大水漫灌”的政策,直到现在。投资人们都心照不宣地相信:如今的资本市场好像躺在重症病房苟延残喘的病号,一旦拔掉氧气罩就会生命垂危,而美联储就是那个提供源源不断氧气的氧气罐。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确实会不遗余力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却并非资本市场的“提款机”。2020年它慷慨出手救市源于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特殊性,因此一旦因疫情冲击而引发的金融压力再次出现缓解迹象,它就会逐步缩减放水规模。那时候美股市场一定会迎来颇具规模的回调。 Source: Recent Balance Sheet Trends, Federal Reserve 在大洋的另一边,英国和欧盟的“离婚官司”终于赶在2020结束前划下句点。双方在贸易、海关、捕鱼权、劳动力市场等多方面达成了协议。虽然这份2000页的协议在方方面面带给双方的影响还有待在2021年慢慢验证,但这长达4年的“肥皂剧”的完结总算是给了市场一直想要的确定性,许多分析师也因此期盼英镑和富时指数能带来一些惊喜。 欧盟方面则致力于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展开新的经贸合作关系。2020年12月30日,中国和欧盟达成历史性投资协定,双方同意减少投资限制,开放市场。中国将向欧盟开放制造业、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而欧盟预计将在对等基础上向中国开放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因此,欧洲市场在2021年也充满了机会,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文:施玮(博思金融CIO)